作者/皆大欢喜
在新疆西部、天山山脉中部,有一个既具历史韵味又色彩鲜艳的塞外江南城市,既充满异域情调又饱含西域风情的边城——伊宁。
在伊宁市中心,有一座蓝色风情“小镇”。
据史料记载,17世纪始,从南疆至伊犁开荒的维吾尔族人(亦称塔兰其人)最早聚居于此。现在,那里已聚居着2万多户约12万人口。
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变迁,现在这里主要居住着维吾尔、乌孜别克、哈萨克、锡伯、满、俄罗斯、蒙、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族等13个民族。
宁静的巷子,蓝调为主而色彩丰富的传统民居,加之它独具的淳朴民风,都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2018年末、2019年初,我一再走进它的怀抱,就是被那一抹蓝调所吸引,被它的独特色彩,被那里的人深深吸引住了。
这就是位于伊宁市新华东路、占地面积22.9平方公里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民居博物馆”之称的喀赞其民俗旅游区。
在南方长大,北疆这个小镇对于我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就是它,牵动着我的心,一年,又一年。
被喀赞其长短各异、曲直有致的各种小巷所吸引,莫名地,我慢慢地就爱上了它们,爱上了那一抹蓝色发出的引诱。蓝色,给人安静、诱惑的感觉;蓝色,还给人以猎奇、静谧的气息。
喀赞其,百年岁月承载,充满历史痕迹的小镇,因为同样充满青春气息的人而变得轻快、跳跃起来。
喀赞其,民族大融合的典范,体现在他们都有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而舞蹈,是他们生活中人文沟通、不可或缺的甜蜜点缀。
融入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你不自觉地就会被感染,被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人人都可以闻曲起舞的曼妙舞姿所打动。
不论举办公益活动亦或是家庭聚会,无论是单位活动还是私人聚会,席间翩翩起舞是十分自然、水到渠成的事。
专业的、业余的,同样那么自然大方,优美动人。
年轻漂亮的喀赞其负责人、海大姐助手、回族姑娘马丽英介绍说,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是伊宁一个不可多得的多民族聚集的特色街区,通过多年保护性更新改造,堪称旅游开发的成功范例。言语间,足见她的自信与自豪。
一个个庭院,一户户家庭,所见,几乎都被那一抹蓝调所融化。似乎处处溢满了各种蓝: 深蓝、湖蓝、天蓝、宝石蓝、孔雀蓝、正蓝、紫蓝……大凡人类能形容得出来的蓝色,这里的人几乎都能创造出来。穿梭在这样的色彩小镇里,游走于各种蓝调交织的这一方天地,让人内心是那样的舒适,那样的宁静,那样的好奇,那样的不愿意离去。
在喀赞其内漫步,会让你觉得就连空气都好像是蓝色的。深呼吸,会像在大海边一样的舒畅。面对那一抹蓝色,你会感觉到脚步也会顺畅、轻松。
游走在蓝调世界,一切似乎与蓝天融在了一起,使人安宁、叫人坦然。此时此刻,欧式街道一般的喀赞其小巷,徒添许多异域情调。
色彩心理学家说过,蓝色是大海的象征。然而,在广袤的内陆新疆,为什么也喜爱蓝色呢?
莫非色彩心理学家的立论不正确?非也,虽然远离海洋,但伊犁州的湖水和天空,一样有着永不褪色的那一抹蓝。故而,大多数新疆各民族的人都有着跟大海一样的博大心胸,有着蓝天一样的情怀。
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前后六次踏足新疆大地,三次漫步伊宁,三次进入喀赞其。
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而最为强烈的,是最近的这一次,再度行走在喀赞其小巷时,蓝调似乎融进了我的血液,尤为强烈。
近年,在南北疆行走,除了新疆广袤无边的印象之外,所见蓝调雪原,蓝调天空,还有这蓝调喀赞其,都清晰地印入了脑海,难以清零。
因为这一次在隆冬腊月踏足伊宁,也许是色温的关系,镜头里的蓝调更加强化了这种感觉,渗透到每一个忆记的细胞里。
蓝调喀赞其小巷,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心灵上的,诗一样存在于思绪。蓝调生活与宁静,充满着诗情画意。
因为维吾尔族人喜欢蓝天、喜爱这大自然最常见的颜色。
蓝色庭院、蓝色大门、蓝色木窗、蓝色图案……似乎喀赞其空气中弥漫的也都是冷艳而高贵的蓝色。
正是喀赞其常见的一抹蓝色,给人以遐想,给人以奋发,给人以向往的蓝色,是那么的自然,那么地贴近人的灵魂。
喀赞其的小巷多达九十多条,对初来乍到的游客来说,进到喀赞其有如进入迷宫一般……
因而,正好让你渐渐熟悉,一条一条巷子慢慢地走,深度感受这里的色彩、这里的人文特色。
如果,你是春暖花开时节的三、四月份过来,你就可以有幸见到当地居民在动手翻新房子。
因为,每年4月份左右开始,少数民族居民就会翻新自己的房子,并把院子里外的墙壁刷上自己喜爱的颜色。
过去,居民们都习惯用自己调制的天然颜料,如蓝色、粉色、黄色……刷在灰墙上,但这种天然颜料一般保存不会太久。现在,当地居民已经慢慢习惯从市场上购买涂料、油漆等刷墙了。
喀赞其有很多历史建筑,其中一幢,是伊犁州文物保护单位——吐达洪巴依大院。
巴依大院占地面积八亩,始建于1931年,以俄罗斯族、维吾尔族、锡伯族三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混搭而成,是一座颇具民族特色的大庭院。
我的维吾尔族亲戚、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总经理海力曼大姐跟我说过,蓝色是维吾尔族人最喜爱的一种颜色。
因此,在她们自己的建筑上大面积使用蓝色,就不足为奇了。
记得,去年十月踏足喀赞其,当我走进其中一家人家时,正好大约五十多岁的男主人依比布拉正在拆卸葡萄藤蔓,准备在严冬到来前将其深埋地下,来年开春再移至葡萄架上……
看到有客人来,男主人主动拿出刚摘下的葡萄给我们尝鲜,男主人的孙儿问声从里屋出来,接下来爷孙俩温馨相拥的一幕,让人感到民族不分地域、人类的情感都是一样的。
男主人看到孙儿出来,就自然地放下手里的活,安坐在院落台阶前,孙子则亲昵地紧贴着爷爷嬉戏玩耍。阳光撒在祖孙俩的脸上、身上,暖暖的一股亲情,好像顿时有一种温馨紧紧地把人包裹着。
去年十月,第一次走进喀赞其,在喀赞其小美女迪丽胡玛尔姑娘的引领下,我们得以逐间逐间走入不同风格的庭院。同样地,里里外外都是融化到人心底里的各种蓝色。
喀赞其的少数民族同胞们大胆配色,打破了许多颜色搭配上的禁忌,红黄配、蓝黄配、红蓝配……许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想都不敢想的色彩就这样和谐地呈现在喀赞其,呈现在喀赞其的每一条小巷里,呈现在每一幢民居的内外装饰中。
从“小镇”慢慢往外走,不时遇到友好而亲切的维吾尔族朋友。远远地,跟他们礼貌地打招呼,拿起相机留影……
颜色心理学
蓝色象征着宁静、深邃
蓝色象征着忧郁、神秘
蓝色象征着宽容、智慧
蓝色象征着遥远、梦幻
我在美丽的喀赞其等着你的到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新疆自游人):喀赞其·那镶嵌在我脑海里的一抹蓝色
文章评论